近年来,兴化市委老干部局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省委《实施意见》和泰州市委《实施方案》为指引,紧扣“三个聚力”,不断开创全市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力“银心向党”,写实理论武装“乐学”篇。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牵引,构建“三学联动”学习教育模式,不断筑牢离退休干部思想根基。“线上+线下”双学。依托市委党校、市老年大学、学习强国APP、离退休干部微信工作群等,线下线上互为补充,打造学习“中央厨房”。利用微信公众号、网上专题报告会等,向3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推送“云报告”、开设“云课堂”。组织年轻干部开展“送理论学习上门”等活动,累计赠阅学习资料500余本。将党史学习和党纪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以市银发宣讲团“四进四讲”活动和党员教育实境课堂为抓手,累计组织老同志集中学习和专题宣讲131场次。“培训+参观”研学。定期举办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老干部联络员“两个培训班”,全年累计集中培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联络员230余人次,为他们“加油充电”。聚焦老干部工作重点难点和离退休干部急难愁盼问题,分3批次组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老干部联络员代表,到省“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观摩学习,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路径。“创作+展示”互学。围绕省“共绘新蓝图 银发谱新篇”主题党日要求,创新开展十佳主题党日案例征集和优秀“银龄红课”评选,深入挖掘各支部的内在特色,重点打造“昭阳红”“红领精”“蟹乡桑榆”等5个党建品牌。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评选优秀征文21篇;举办书画摄影展、门球棋牌赛、健康讲座、文艺汇演等46场次,集中展示老干部服务中心大局,贡献银发智慧的全能风采。
聚力“银发生辉”,擦亮作用发挥“乐干”篇。以平台建设为着力点,以特色项目为切入点,统筹各类志愿服务力量,引导老同志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做实平台建设。健全完善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志愿服务团队、老党员工作室、银发人才库等“三大平台”建设,在“建、管、用”上持续发力,服务基层治理,用好银发人才“富矿”。全市共注册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56个、老干部志愿者3200多名、“银发人才”686名,推动新建工作室5个。做优品牌赋能。以深化“红兴党建+银龄志愿”工作品牌为抓手,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为依托,不断深化“1+N”志愿服务品牌矩阵。昭阳街道文林社区打造“爱心时间银行”项目平台,提供“菜单式”服务,累计开展服务100多场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做好项目深化。精准对接党委政府所需所盼和老同志所能所愿,持续开展“银发三长”志愿活动,在海德花园、水润鑫都等小区培育打造6个“银龄红管家”工作室。扎实开展“昭阳红”志愿服务项目,组织48名老同志积极认领6类银发先锋志愿岗位,形成“理响兴化”“非遗市集”等12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4800多名居民群众受益。
聚力“银龄关怀”,做细服务保障“乐享”篇。针对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不同需求,实行差异化服务管理。夯实服务保障组织体系。每年“春节”“七一”前夕,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全体市领导对所联系的离休干部和困难老党员开展走访慰问,传递党的关心关爱。构建“市委老干部局牵头+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老干部服务保障联动工作机制。各基层党委(党组)主要或有关负责同志每年为离退休干部通报情况不少于2次。提升服务保障工作水平。聚焦离退休干部“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出台《原泰州市管副处级以上老干部有关待遇建议操作口径》《兴化市离退休老干部及遗孀慰问工作的建议操作口径》,做到“一联、二送、三看”。全年共走访老干部 265 人次,帮扶困难老干部及遗孀 50多名,落实帮扶资金近11万元。探索服务保障经验模式。整合市老年大学、镇街部门老干部活动室等活动阵地资源,推动全市 22 所老年大学分校和3个村教学点开班,吸纳 2000 多名老年学员。积极推广干部荣誉退休制度,指导11家单位为 43名新退休同志举行荣退仪式,为全市1384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 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