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化市委老干部局紧扣“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目标,以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为统领,探索创新举措,深化精准服务,全力绘就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兴”画卷。
以示范党建“起笔”,筑牢“银辉堡垒”政治底色。按照强功能、扬优势、补短板的思路,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质效倍增”。建强“示范支部”。以“星级评估”为抓手,持续推进“标准+示范”建设,通过片区工作例会制度和日常实地调研,指导符合条件的支部“升星创优”,致力打造更多省、市示范。去年,新增“六好”支部2家、“五星”支部1家,“三星”以上支部验收全部达标。建优“三支队伍”。结合落实“联支强基”制度,贯彻落实“三支队伍”建设要求,明确各单位部门老干部工作分管负责人,推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退休老干部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择优配强“领头雁”。通过支部书记培训班、联络员培训会议、片区交流观摩会,“三位一体”推进“三支队伍”培训、互促和工作实践。建好“品牌矩阵”。坚持“一支部一团队一特色一品牌”建设,启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品牌升级行动,主动寻求相关部门、镇街支持。紧扣“共绘新蓝图 银发谱新篇”主题党日要求,指导42家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深挖内在特色,升级“昭阳红”“红领精”“蟹乡桑榆”等5个党建创新品牌,打造“党旗飘飘夕阳红”等35个党建工作品牌,不断丰富“银龄红兴”党建品牌矩阵阵容,全面提升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质效。
以创新求变“行笔”,彰显“银发生辉”实干本色。不断拓宽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渠道,积极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打造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创新把老干部志愿工作与拓展老年大学办学成果结合起来,按照“入壳—孵化—出壳—发展”的工作路径,将200多名有意愿、有精力、有能力的学员整合起来,组建“银龄宣讲、关爱帮扶、文艺宣传、医疗便民、倾情助老”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打造社区治理智囊团。以社区网格党建为基础,构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红色物业”共联共治模式,推动老干部支部与网格结对联建。通过建库选、多方推、上门请等形式,引导30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下沉到网格,担任兼职网格员、楼道小组长、业委会成员,按照“常态化+点单式”模式,累计协调解决公共设施维护、电动车充电棚加装、消防通道堵塞等社区治理难题300多件,搭好党群沟通连心桥,凝聚治理合力。打造文化传承新平台。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等资源,积极引导文化艺术类银发人才参与镇志、历史文化等相关资料的整理编撰工作,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整合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红色讲堂”,市银发宣讲团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等宣讲20余场次,受众3000余人。
以关心关怀“落笔”,添彩“银龄乐活”温馨成色。坚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的工作理念,全力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构建源头“关爱链”。聚焦老干部所急所需、所想所盼,依托泰州老干部服务管理系统、银龄关爱工作群等云平台,每月以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电话访问等方式,动态更新和完善老干部信息资料,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逐人建档、动态管理,先后出台《兴化市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兴化市离退休老干部及遗孀慰问工作的建议操作口径》等,让涉老政策更好惠及老干部。去年以来,共解决老干部急难愁盼问题80余个,落实帮扶资金近11万元。定制结对联系“连心卡”。主动顺应新时代老干部服务保障新变化、新需求,出台《“一对一”结对联系离休干部制度》,结合“离休干部及遗孀‘123’关爱行动”,按照每位离休干部具体情况,制作“离休干部服务连心卡”,用超大的字体详细写明老干局、原单位、家庭医生联系电话,并将卡片逐户送上门,打通服务离休干部“最后一公里”。开拓活动学习“新高地”。针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对学习活动场所需求大的实际,制定《兴化市老干部“共享式”活动学习阵地建设实施方案》,以单位老干部之家、职工之家、老党员工作室等为主体,为老同志就近就便开展学习活动打造一批“共享式”活动学习阵地。市法院、市人社局、戴南镇、开发区(临城街道)等17个镇街部门共计投入近400多万元,对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进行升级改造,为全市面上打造“共享式”活动学习阵地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