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化市委老干部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老干部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属性,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搭建作用发挥平台、优化服务保障、加强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有3200余名老干部志愿者活跃在各条战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6万小时,2000余名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实现“老有所学”,一幅“党建红”引领“夕阳红”的生动画卷在水乡大地徐徐展开。
聚焦“银龄向党”强根基筑牢兴化离退休干部思想党建“主阵地”
兴化市委老干部局将思想政治建设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构建“三学联动”学习教育模式。线上依托“学习强国”APP、离退休干部微信工作群等平台,向3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推送“云报告”、开设“云课堂”;线下组织年轻干部开展“送理论学习上门”活动,累计赠阅学习资料500余本。2025年“七一”期间,全市近70个离退休干部党(总)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老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观看警示教育案例,聆听专题党课。为强化榜样引领,中堡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骆宏才“心中有光芒,夕阳‘宏’似火”的感人事迹,激发老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热情。住建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姜宗庆带领支委上门,为88岁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徐祖彬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让老党员感受组织温暖。全年累计组织老同志集中学习和专题宣讲131场次,培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联络员230余人次,筑牢了离退休干部思想党建“主阵地”。
立足“银发生辉”显担当激活老干部助力兴化高质量发展“正能量”
“昭阳红”志愿服务队是兴化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已带动40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在文明创建、文旅发展等6大领域开展志愿服务181场次,服务时长累计16457小时。在海德花园、水润鑫都等小区,“银龄红管家”工作室化解邻里纠纷,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文化领域同样活跃着老干部的身影。“银龄创作团”汇聚78名文化艺术人才,原水利局局长刘文凤撰写的34万字《大禹新歌》记录兴化水利史,原图书馆馆长董景云创作的戏剧《板桥断鸡》获文化部剧本奖。市老干部书画协会11名书画家走进农业企业举办“翰墨颂党恩,丹青歌三农”主题书画展,用艺术展现“三农”成就。全年通过“理响兴化”“非遗市集”等12个常态化项目,让4800多名群众受益,彰显了老干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银发担当”。
围绕“情暖夕阳”优服务织密兴化老同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网”
兴化市委老干部局构建“一联、二送、三看”服务机制,每年“春节”“七一”前夕,市领导带头走访慰问老干部265人次,帮扶困难老干部及遗孀50多名,落实帮扶资金近11万元。全市建成22所老年大学分校和3个村教学点,吸纳2000多名老年学员,开设书画、戏曲等特色课程,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在落实待遇方面,兴化先后出台老干部待遇保障政策,为1384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指导11家单位为43名新退休同志举行荣退仪式,让老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尊重。通过完善健康讲座、文艺汇演等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老同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力“赋能提升”建队伍锻造让党委放心、老干部满意的兴化模范工作队伍
兴化市委老干部局通过“周五小讲堂”每周开展业务培训,涵盖党建工作、活动策划等实用技能,培养“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俯下身子会干”的全能型队伍。开展AI工具培训,探索“智慧助老”新路径,并借助“传帮带”机制,邀请退休老同志分享经验,助力年轻干部成长。这支队伍塑造出“六最讲”工作作风,在服务老干部过程中厚植情怀、提升效能。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项目实战、考核激励等举措,队伍活力有效激发,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为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打造出让党委放心、老干部满意的模范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