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化市委老干部局充分整合街道社区、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方资源,以打造特色宣讲阵地为抓手,引导离退休干部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宣讲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切实提升离退休干部宣讲工作的覆盖面与实效性。
以“小工作室”促“大宣传”,理论宣讲“有阵地”
依托市老年大学、街道社区党群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活动平台,精心打造“理响兴化”、“垛上讲堂”等老党员理论宣讲工作室3个,为离退休干部开展宣讲提供固定“根据地”。各工作室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历史文化文城创建等重点,结合社会热点与群众关切,组织“银龄宣讲”30余场,将政策解读、理论阐释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理论宣讲从“流动式”变为“常态化”,有效打通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以“小载体”讲“大历史”,理论宣讲“有深度”
依托特色载体、聚焦历史与文化主题开展宣讲,以生动形式传递深厚内涵,让理论传播更具感染力。“樊才林工作室”以重要历史节点为切入点,创新采用“实物 + 图片 + 故事”模式。通过讲红色故事、展历史物件让听众感先辈历程,累计覆盖 3000 余人,厚植红色情怀,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文史专家陈学文围绕兴化史前文明、兴化历代名人等主题先后开展“草堰港”“水浒传与兴化文学”等宣讲20余场。老年大学志愿银龄宣讲队队长孙万寿,潜心研究郑板桥多年,对板桥书法印章、诗词研究颇深,多次赴学校开展“讲板桥故事,传先贤文化”宣讲,让郑板桥的竹石精神、爱民情怀以及民本思想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种子。
以“小课堂”解“大需求”,理论宣讲“有温度”
针对老年群体在消费维权、慢性病防治、智能手机操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老干部局联合各宣讲工作室推出“民生定制化”宣讲服务。“刘祝年消费维权工作室”结合典型案例,协助编写并免费发放《老年消费防骗指南》,内容涵盖保健品骗局、虚假理财等常见陷阱及防范方法,惠及2000多名老年人;市老年大学医疗便民志愿队定期到街道社区开展“养生医学知识咨询讲座”“银龄拥抱数字生活”等活动15场次,现场为老年人答疑解惑、手把手教学,帮助老年人跨越“健康鸿沟”“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