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桥镇发展的关键阶段,一项关系区域未来格局的重大征迁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在此过程中,一群特殊的“银发先锋”悄然汇聚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他们就是张桥镇的离退休老干部们。他们带着对家园的赤诚与几十载积累的深厚威望,积极投身征迁一线,用行动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崇高境界。
多年情谊为桥,化解群众心结。 老党员王大爷是“倔脾气”,觉得补偿标准“不如邻村”,召集几户老伙计要“集体反映”。老支书刘长友打出“威望牌”,直接把人请到自己家,泡上热茶打开话匣子:“老王,你忘了20年前修村路?当时也有人嫌占地,最后路通了,咱现在出门多方便!这次项目落地,周边要建铁路,年轻人以后回家多方便,也能多回家陪陪我们,比守着几分地强!”他掏出镇里给的补偿明细对比表,连邻村的附加条款差异都标得明明白白,“政策是死的,咱算的是长远账,我在村里干了30年,能让乡亲们吃亏?”第二天,王大爷带着几户人家主动签了字,还帮着劝其他村民:“老刘说得在理,咱得看前头的路。”
政策“活字典”入户,解读通透暖人心。 老干部们不仅是群众信赖的“老熟人”,更化身为征迁政策的“移动讲解站”。他们自发深入学习征迁政策,凭借丰富的基层经验和极强的沟通能力,将严谨的政策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大爷,这征地补偿方案里的安置补贴算法,我给您拆成咱种三季麦子的收成来算,您就清楚为啥按这个标准了——”在这个盛夏的午后,62岁的退休村干部刘志进正蹲在村民王文信家的田埂上,手里捏着张画满红圈的政策宣传单,连说带比划地解释着。老干部们精准到位的解读,有效消除了信息壁垒,大幅提升了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推动者。
公正监督树公信,阳光征迁获支持。 老干部们以几十年工作生涯积累的公信力,为征迁过程注入了宝贵的公正力量。他们受聘担任征迁工作特邀监督员,全过程参与监督评估机构选定、房屋丈量、补偿核算等核心环节。有村民打趣:“这些老干部退了休比在岗时还忙,早上天不亮就往村委会跑,晚上带着手电筒挨户转,咱再不配合,都觉得对不住他们。”而老人们总笑着摆手:“穿了一辈子‘为民’的鞋,退休了脚也闲不住——村里的事,就是咱的事。”
征地现场的公示栏上,签约名单每天都在变长。夕阳下,老干部们又帮着村民核对附着物清点表,皱纹里沾着点泥土,却笑得亮堂:“看着项目能早点落地,孩子们能少跑点路,咱这‘老骨头’,就没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