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坚持“四个聚焦” 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兴化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政治引领、示范党建、作用发挥、服务保障四项重点,凝心聚力、笃行实干,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政治引领,持续提升老干部“凝聚力”。坚持政治引领常态化,引导广大老同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银发宣讲团”赴戴南镇、安丰镇等进行现场授课。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赞辉煌成就 聚银发力量”专题调研等活动,引导广大老同志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常态长效抓好党员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分散”“线上+线下”等形式做好老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老同志在线收看“离退休干部工作”网上专题报告会。举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为老同志作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用改革思维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辅导,提升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扎实有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支部“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过政治生日等形式,引导老同志深刻体悟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召开离退休干部党纪学习教育座谈会,进一步提升老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组织原市四套班子领导赴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激励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聚焦示范党建,不断增强党组织“组织力”。聚焦示范党建标准化,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质效倍增”行动为抓手,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全面进步。抓好星级化创争。落实“联支强基”制度,注重片区指导,培育选树“星级化”示范党组织。今年,新增省“六好”党支部2家、泰州“五星级”党支部1家,“三星级”以上党支部验收已全部达标。激活党组织活力。指导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结合实际抓好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认真开展“共绘新蓝图,银发谱新篇”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老同志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员义务。指导相关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按期做好换届工作,以书记强带动班子强、队伍强。促进党组织创新。指导市城管局、海南镇等老干部党支部精心打造7个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并被上级部门汇编成册。深化“1+2”组织模式,加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林社区等老干部临时性党组织建设,推动临时性党组织由“有型”向“有效”转变。指导市委党校、市交通局、长安社区等46个老干部党支部与其他支部结成联盟,形成“活动联办、资源联享、品牌共建”的良好格局。
聚焦银发生辉,有效发挥精品牌“影响力”。突出品牌建设精品化,按照组织化管理、项目化运行、品牌化发展的思路,统筹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打造“银发三长”志愿品牌。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在河湖管护、生态环保、网格治理等方面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目前登记在册“银发三长”(河长、路长、网格长)2819名,志愿服务覆盖247条河道、185条道路、422个网格。共开展巡河巡路、网格服务2100多次,协助处置各类问题230多个。创新开展“银龄红管家”工作。通过建库选、多方推、上门请等形式,引导30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加入业主委员会,为城区123个小区管理注入“银龄”力量。进一步放大时代嘉园“于万才银龄红管家”品牌效应,分批次在海德花园、水润鑫都等小区培育打造6个新兴“银龄红管家”工作室,将“示范点”全面拓展为“示范带”。精心设置“昭阳红”银发先锋岗。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源优势,组织昭阳街道、兴东镇等居住城区的老同志在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秩序维护、文明劝导、现场讲解等志愿活动,引导广大老干部做文明实践的参与者、践行者、引领者。目前,已开展理论宣讲、红色汇演、文明夜市、骑行夜跑等12个文体类志愿服务子项目,覆盖受益群众4800多人。
聚焦服务保障,倾情提供桑榆情“暖心力”。加强服务保障精准化,确保老干部待遇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精准落实老干部政策待遇。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通报情况等政治待遇。指导党组织开展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过“政治生日”和荣誉退休等活动。着力落实老干部“六必访”制度,对常住外地的老同志做到经常联系、定期走访,加强人文关怀。精细提升老同志服务质效。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在关心服务老干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海南镇老干部党支部每年定期组织老干部体检,对身体情况特殊的老同志提供必要的肠胃镜检查,为老干部的健康保驾护航。林湖乡老干部党支部建立亲情服务长效机制,通过“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营造了充满家庭温情、“老而不孤”的良好氛围。精心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与老有所乐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适合老年群体的文体活动。市老年大学通过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展、诗词朗诵会和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展现新时代老干部热爱党和祖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同时,在安丰、大垛等镇街建立24所老年大学分校,扩大了“文化养老”服务圈,努力将学校办成老年朋友的“知识田园、生活乐园、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