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姜广钧同志养成了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写文章、进诤言、谋发展、促和谐成了他乐于而为的事情,退休时,被镇党委挑选担任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镇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负责人。他发挥优势,主动作为,撰写调研报告15份,提出建议28条,得到领导肯定。先后被姜堰区级刊物刊用,其中10份被泰州市级刊物登载,有5份被省级刊物转载。他多次被镇党委、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评为优秀党员,被姜堰区、泰州市表彰为老区经济建设、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工作者,被姜堰区、泰州市、江苏省表彰为优秀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一、为旅游业发展献良策。溱潼是旅游古镇,为更好提升本镇旅游品位,他进景点、跑街巷、访群众、查资料,撰写成一份4800字的调查报告《发展旅游 造福人民》,提出快速推进水沁路建设、完成鹿鸣街楼房仿古改造工程、增设景点、兴建美食一条街、发挥“溱湖八鲜”协会作用、发展三产项目、加大历史文化包装力度、引导制作和销售地方特产、加强和溱湖风景区的合作、优势互补实行一票制、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等10条建议。这份调查报告送镇党委和区相关部门,并在区委老干部局召开的全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作介绍,作为交流材料。镇党委负责同志说,调查报告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性、实用性,有些建议在职的同志都没有想到,我们将列入旅游业发展规划。经过几年努力,景区面貌大为改观。10条建议有8条得到采纳和落实。2010年底,古镇溱潼景区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并建成“4A”级国家旅游景区,建成了15处景点的旅游环线,游客增长连年翻番,从事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人数超过3000人,农民年均纯收入每人增加124元,单做鱼饼、鱼圆、虾球生产厂家增加到127家,“溱湖八鲜”水产品年销售突破10000吨,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为进一步提升本镇旅游品位,打好旅游品牌,他马不停蹄地连续三年参观三个古镇,2010年参观苏州市同里,2011年参观苏州市周庄,2012年参观浙江省义乌,年年外出,年年有收获,三年提出8条建议。
二、为农业经济谋发展。农业是本镇的传统产业,为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他深入村组、农户走访调查,反映农民生产生活的难点,关注助农增收和脱贫致富的焦点。写成《因地制宜谋发展》、《党的富民政策鼓起农民的钱包》、《溱湖八鲜合作社助民富》等8篇文章。通过调研撰写了《因地制宜谋发展——溱潼镇南寺村调查报告》,镇领导十分重视,在全镇推广,区级刊物登载此文,后又被市、省级刊物转载。去年写成《党的富民政策鼓起农民的钱包》的报告,反映溱东村四轮齐转,驱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成为全镇第一村,周边乡镇参观者络绎不绝,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新闻媒体来该村采访,大加赞誉。
三、为大学生村官成长出实招。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村官充实到了镇村干部队伍,如何帮助青年人尽快成长,他使出了连环招。一是建立组织网络,发动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牵手结对;二是思想上沟通,引导大学生村官昂扬向上;三是工作上指导,助力大学生村官勇挑大梁;四是创业上扶持,帮助大学生村官迈开步伐;五是生活上关心,激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23名五老牵手结对大学生村官后,14名大学生村官在溱潼这片热土上迅速成长,成为溱潼“建设小城市、发展大旅游”的有生力量,有的参与招商引资,客商投资1000万元,流转土地60亩种植药材;有的投资15万元,利用家中闲置的房屋,办起了“梦里水乡”旅馆;有的租用土地10亩,办起了水蜜桃园;有的办起了40亩水面的垂钓俱乐部;有的在村里挑大梁,接下了溱湖风景区摇橹船旅游项目,136条船上的船娘早晚务农,做家务,白天工作,去年人均收入1万元,村里也得到80万元的纯收入。通过牵手互助活动,有的大学生村官考进事业单位,有的考进国家公务员队伍。五老奉献出余热,也提高了自身素质,尽情挥洒汗水,充实了晚年生活。姜堰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区关工委曾在该镇召开现场会,在泰州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关工委召开的五老牵手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上,溱潼镇党委作了题为《夕阳托朝阳 双阳共生辉》的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