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冬日暖意浓浓,美丽的凤城河畔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年逾古稀的老人陆镇余正和几位年轻后辈游览桃园梅纪馆,望海楼。陆镇余的老家在姑苏城外,但是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这吉祥幸福的凤凰城里。他早年曾为人民公仆,主政一方,退休之后依然为泰州的历史文化宣讲和守护。
白发苍苍的陆镇余退而不休,十六年来,宣讲台成了他退休之后更好的人生舞台,一千五百多场演讲场场精彩。他走学校,进社区,去机关,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陆老从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到现如今的十九大精神,都能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为了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他认真备课,反复修改讲稿,不断充实新内容,制作新课件。根据课时长短,针对不同听众,选取不同重点,采用不同讲授方法,让广大党政干部、普通市民都能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宣讲台上,陆老宣传泰州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举例说明信手拈来,滔滔不绝,让泰州的百姓回望凤城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记住泰州文化的本源。
2013年,泰州拿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称号,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里有着陆镇余多年来辛勤的付出,他告诉身边的人“这是一块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体现了的泰州软实力,当然,含金量越高,我们的责任和压力越大。”他始终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是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一枚权威印戳,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美誉度,增强外界对泰州文化的认同,提升城市竞争,还能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宿感、荣誉感、使命感,促进泰州人更加踊跃、更加自觉地维护好老祖宗留给子孙的宝贝,从而更加自觉自信地投身到建设泰州、发展泰州的热潮中。
梅兰芳是泰州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三十多年来,作为梅研会的会长,陆老和梅研会的同仁们多方奔走,当年梅兰芳纪念馆的顺利建成,后来梅艺节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他努力的付出。为了回顾泰州三十年学梅、研梅、忆梅、写梅、唱梅、颂梅的历程,留住历史的印记,经过三年广泛收集资料,反复撰写修改,他主编的《梅韵千秋—泰州梅兰芳文化活动三十年图文集萃》和《永远的梅兰芳—梅门弟子忆恩师》获得了成功,成为201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的献礼项目。到了2017年,梅艺节再次成功举办,陆镇余同样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多年来,他和梅葆玖大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电脑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陆镇余为梅大师回乡参加各种活动做出的辛勤努力。
古老的海陵城,千年古刹光孝寺能在旧址重建,是陆老30年的努力。每当敲起新年的钟声,全城都沐浴在尘世幸福之中,陆老就感到无限的慰藉。
陆镇余和首倡“以法促统”的爱国侨领单声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他协助区委、区政府建成了单毓华单声爱国主义事迹陈列馆。经过五年艰辛努力,将单声先生捐赠的322件文物全部安全从英国运抵泰州。2011年,建成“单声珍藏文物馆”,成为全市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为文化泰州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如今,陆老对单毓华、单声爱国主义事迹陈列馆的发展和扩建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还不断探索馆校合作的新途径,让泰州的青少年接受崇高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进入新时代,泰州新城日新月异,曾经的老城是什么样子,是什么的风格,或许老一辈人还能回忆,但是对于后人而言,就成为遥远的传说。于是需要有人来搜集,来保存、甚至进行抢救。虽然他的老家在姑苏,但是他早已成了“老泰州”。泰州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给陆老留下了深刻印象。退休之后的陆老还不断为老城区拍照,搜集街巷名牌,尽可能多保存一些乡愁的“物证”。多年来,他参与修复千年古剎光孝寺,参与修缮省泰中老校区、五一路夏家花园、范家花园、日涉园、岳武穆祠、学政试院、城隍庙、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纪念馆、吴同甲故居、多儿巷1号等等。近期,他致力于规划泰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质升级工程,提出了若干建议。
陆镇余是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年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退休之后依然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是党的声音的传播者,泰州历史文化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