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一束光 照亮身边人——记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新城社区退休党员吴余庆
他叫吴余庆,今年73岁,1968年在部队入党,2005年退休。退休后,他主动请缨,志愿发挥余热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后经社区党委研究决定,设立“余庆工作室”,作为社区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
排忧解难 随叫随到
2015年初,商城小区8号楼业主陈万富家的房子平顶屋面漏水,给全家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业主跑了开发商,跑了相关部门,但由于沟通不善,当事双方各执一词,事情久拖未决,矛盾变得越来越深。业主百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吴余庆,他得知情况后,实地查看现场,翻阅了房产证,结算清单,交款收据等相关材料,发现户主与相关部门争论的焦点就在于业主拿不出购房时缴纳公共维修基金的收据,所以相关部门不予受理。首先,他劝导业主稍安勿躁,并做好解释工作。经过再次沟通,业主说他记得自己交了,只是记不得到底是没开收据还是自己放哪儿找不到了,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相关部门查不到底册,很是怨愤。他一边安抚业主情绪,一边开始想办法,通过询问和反复查阅商品房购买所有流程,他发现业主领房产证时必须提供一套票据,其中包含缴纳公共维修基金的收据,既然陈万富已经领到房产证,说明他事实上已经缴纳了公共维修基金。于是吴余庆帮业主梳理了各项证据,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和维修申请,以“余庆工作室”的名义陪他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向相关部门指出其业务制度的不完善之处,经过核实,相关部门终于同意使用公共维修基金为陈万富维修屋面,并同意考虑进一步完善业务办理规定。就这样困扰这个家庭近两年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群众与相关部门的矛盾也得以化解,这件事之后,业主就成了“余庆工作室”的义务宣传员,逢人便说“老吴有热心有办法这才是共产党员!”,相关部门也修改了业务办理规定,变得更灵活、更人性化,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作为,对商城小区8号、9号两幢楼房的屋面全部重做防水处理,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业主反映平顶屋面漏水的情况。看到群众得到了实惠,政府部门与群众的关系和睦亲近,他有种深深的满足感,更下定做好小事、奉献社会的决心。
协调矛盾 尽心尽责
随着文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对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改进工作非常关心,2014年区政府把天然气进老小区列入为民生实事工程,港华燃气公司承担了小区的改造任务,做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入户登记,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门登记,经常遇不到人,或者由于人员情况不熟悉而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吴余庆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起入户登记的工作,利用早晨上班前,中午、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入户登记,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居民群众宣传使用天然气的好处,发动热心群众参与入户登记工作,左邻右舍分片包干,然后综合汇总,仅用一周的时间,便提前完成了小区内300多住户的信息登记工作。在后来的施工中,工程队遇到问题直接打电话给吴余庆,他也是随喊随到,尽心尽责,多次帮助说服群众,协调矛盾,2016年底,商城小区的住户终于用上了管道天然气,搁在他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两三年的辛苦奔波,终于见到了成果,看到大家都对管道天然气的方便安全赞不绝口,他心中也是满满的安慰和喜悦。
协助管理 造福群众
近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吴余庆经常组织小区中心户长、退休党员组成党员巡逻队,每天戴着红袖标在社区义务巡逻。见到乱倒垃圾、乱贴乱画、车辆阻挡楼道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巡逻过程中还向大家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创建等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积极配合社区,在做好个人和家庭对疫情防范的同时,尽力协助社区宣传好,落实好关于防控疫情的要求。
当看到环卫工每天上午、下午来收垃圾时总要先将瓶瓶罐罐挑出来,再把垃圾分类装车,为了提高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量,他主动带头,每天到楼里各家收集空瓶罐,用袋子装好,统一交给来收垃圾的环卫工。还建议环卫工收垃圾的时侯在楼下喊一声,提醒大家倒垃圾,免得过了时间居民将垃圾到处堆放,破坏小区环境。如今小区的居民大多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区环境也变得干净整洁。
2017年,口岸街道办为小区拨付了专门的基础设施维修经费,用于老小区内的环境整治和道路维修,作为“泰州物业质量监督员”,吴余庆主动介入,会同两位在本小区居住、对工程监督比较熟悉的老党员,在维修过程中跑现场、看进度、提建议,冒着大雨查看积水,与施工方协商解决排水措施,在全部施工过程中吴余庆们一共发现了四处问题点以及三处遗漏点,均及时要求工程队返工和弥补,省去了后期维修的麻烦也保证了工程质量。施工方打趣说:“老吴们真是比监理都厉害,每个工地都有这样热心的老同志,工程监理就都可以改行啦,政府就可以省下一笔工资开销用来做民生工程了。”吴余庆对他们说,“这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对自己、对邻居负责,政府为我们花了钱,那么我们就有责任让每一块钱都发挥作用”。
几十年来,吴余庆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中发挥余热,为群众跑跑腿,却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组织的信任,他自己感到十分满足。他说:只要自己身体条件允许,将会一如既往的做好社区“编外”人员,当好矛盾协调员、环境巡逻兵,群众需要的时候,随喊随到。一个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吴余庆做到了做事只求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跟随他自己大半辈子的“共产党员”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