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引领
 

姜堰罗塘街道:五女拜寿传承孝道感动众人

信息来源:姜堰区委老干部局    发布日期:2024-06-26 11:06

父母含辛茹苦六十年拉扯大五个女儿,五个女儿如今从死神手里“抢”回父亲,为表孝心选择父亲节为父亲庆生。6月16日,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林野社区演绎了五女拜寿传承孝道的真情故事,感动众人。

当晚,林野社区100多位居民慕名赶来参加这场特别的生日庆典和感恩晚会。晚会的主人翁是79岁的钱存余和同龄妻子周连凤,两人结婚60年,生了五个女儿,大女儿钱素萍59岁、二女儿钱素兰56岁、三女儿钱素珍53岁、四女儿钱华50岁,五女儿钱伍47岁。钱素萍的开场白催人泪下,她说,13岁那年3月的一天中午放学回家,母亲生下五妹。那是个重男轻女的年代,看热闹的邻居们见母亲又生下个女婴,都摇头叹息,只有父亲忙得带劲,烧水煮粥,侍候母亲。从那时起,她就发誓,长大后要孝顺父母。那时候家里穷,可父亲再穷也把五个女儿陆续送进学校读书,没有钱,父亲就骑着后座上绑着板子的自行车,起早贪黑接送客人,常常忙到半夜才回。姐妹们渐渐长大了,父亲鼓励姐妹们学手艺,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那时,父亲只要听到广播里有招工学缝纫的广告,就赶紧记下联系号码,这样,她和二妹、三妹学了缝纫手艺。父亲始终恪守“百善孝为先,千事德为重,万事勤为本”的家风家训,也一直叮嘱她们传承好家风家训。父亲兄弟姐妹6人,爷爷生病化疗期间,作为长子的他以身示范,带动家人争献孝心,也让爷爷倍感温馨。为此,钱家“孝道”名闻乡邻,感染了不少村民。

钱素兰曾是小区物业员工,一次打扫卫生时,捡到内有七八千元现金的钱包,第一时间报警找到失主,且婉拒了失主的酬谢。钱素兰说,家风家训里的“千事德为重 万事勤为本”潜移默化影响着姐妹们。2000年,大姐下岗时,没有萎靡不振,而是自信满满地上街摆起缝补摊点,自力自强,还免费为困境群众缝补。

2024年4月21日早晨,钱存余突患重病,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周连凤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也倒下了,住进了医院。五姐妹全部放下手头活计,来到医院,争相服侍二老。看着父亲无力的眼神,钱素珍收拢五指、握紧拳头,说道:“老爸,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一起加油!”那一刻,钱存余突然来了劲。经过10多天的抢救治疗,钱存余战胜了病魔,妻子也跟着好转。康复训练期间,五姐妹就像哄孩子似的,数着数字,鼓励父亲多走一步路。约一个月,钱存余就能慢慢独自行走,创造了康复的奇迹。

简朴的感恩晚会上,不少群众和亲友自发赶来献歌献舞。五个女儿推着生日蛋糕车上台为父亲祝寿献礼的那一刻,将晚会推向高潮。钱素萍亮出的“含辛茹苦育女六十载 传承孝道世代幸福长”对联,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钱素萍说,泰州市老干部书画摄影研究会姜堰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开宇听了五姐妹孝敬父亲的故事后,深受感动,特意请姜堰区委老干部局原副局长、姜堰区老干部大学副校长葛新华撰写了这副对联,写到了钱家人的心坎儿里,也成了父亲节送给父亲的最好礼物。

“孝顺父母,百物相通”。姜堰心灵之舞微信群里的10多位大妈也组团赶到现场以歌舞的形式,表演了多个节目为老两口庆生,祝福对方健康长寿。

蛋糕、对联、歌舞,构成了一幅和谐喜庆的画面。钱存余、周连凤笑得合不拢嘴,不时挥手致谢。原来,老两口住院期间,亲戚邻居帮助收麦种田、喂养鸡鹅鸭,确保老两口安心治病、康养。

“一场拜寿,一段佳话,看到家风,看到社会。”71岁的村民钱存凤说,该村上演的五女拜寿晚会感人至深,传承了孝道,净化了民风,弘扬了正能量。

版权所有:中共泰州市委老干部局    备案号:苏ICP备16011111号-1

联系电话:0523-86363255    传真:0523-86361512

离退休干部工作

江苏老干部

泰州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