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宣堡镇这个享有“古银杏之乡”美誉的小镇,孕育出了富有特色的“银杏树下”老党员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由宣堡镇老干部支部书记叶国平牵头,以支部老干部为核心力量,动员组织“五老”、退休(退职)老同志加入,汇聚起农村老年群体骨干力量,如同一棵棵银杏树,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工作室充分发挥基层老党员长期驻村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发挥银发生辉作用,以“有所为”增添“银发美”,为基层治理贡献“银发”力量。相关做法获央广网、中国老干部微信公众号、中国老年报、省市级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15家媒体采用。
“党建引领+文化传承”,“银杏树下”共奏时代最强音。“银杏树下”老党员工作室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基层党建+乡村文化”的联动模式,助力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文化的融合共建传承。工作室成员发挥老党员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知识领域广等优势,组建志愿服务宣讲队,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等“小平台”“小场所”进行“大宣讲”,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七一讲党课”、党纪学习教育等专题宣讲30余场。围绕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入村到户深入挖掘泰兴本土革命故事,搜集、整理和抢救乡土民俗文化,编写了《苏中七战七捷之首仗——宣泰战斗》《西宣民俗文化》等优质稿件。同时,发挥“百姓大舞台”作用,让鼓儿书、三句半、表演唱等传统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使乡土艺人有了展示的舞台,让乡村文化如银杏树般枝繁叶茂。
“示范带动+整体推进”,“银杏树下”共铺康庄振兴路。“银杏树下”老党员工作室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在积极培育先进村、整顿后进村的同时,促进其他村发展,实现全镇整体推进。老同志会同先进村郭寨村“两委”成立工作专班,选派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村干部9名,按照“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通过实践锻炼、观摩学习等形式,为后进村和其他村村干部进行全方位培训,帮助建强村级组织,厘清思路、转变观念,谋划符合村实际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室坚持党建引领,像银杏叶光合作用一样,通过党建凝聚起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村规民约+基层治理”,“银杏树下”共谱和谐新乐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宣堡镇郭寨村村民们根据村情村规自发提炼形成《村规民约》,这也是全国首创的一份村规民约。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的进程,老党员工作室成员经研究,建议对已制订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在工作室老党员的组织动员下,郭寨村成立了村规民约理事会,对原有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充实,逐步形成了《村规民约三字经》,更加好记易懂、朗朗上口,得到了群众的广泛青睐。针对西宣村矛盾纠纷复杂并且较多的现状,工作室指导村级组织建立“民意表达和回应”机制。老同志们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像银杏枝叶一样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摇曳,反复宣传政策法律,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辅之以法,犹如春风拂面、化解怨气、温暖人心,终使该村嬗变为先进村。
“志愿服务+扶贫济困”,“银杏树下”共叙党群鱼水情。“银杏树下”老党员工作室分片区组建了三个银发生辉志愿服务小组,广泛开展文明劝导、关心下一代、建言献策、民生实事等志愿服务。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始终致力于为低收入、边缘困难户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方面给予帮助,让困难村民得实惠,感受党的温暖。自2019年以来,工作室通过“携手老区·泰兴行”公募捐款,为7名癌症、尿毒症患者捐得善款21.25万元,协助郭寨、北森庄、西宣等6村建立村“帮扶基金会”,重点帮助因病、因灾返贫的困难户摆脱困境,着力解决鳏寡孤独及年老体弱群体的医疗与基本生活难题,老同志们用爱心结成群众喜爱的“银杏果”,在“银杏树下”共同叙写了一幅幅党群情深、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