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兴市委老干部局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老党员工作室建设为抓手,以深化志愿服务为载体,让老干部党员从“听众”变“主讲”,从“庭院”走进“心田”,为推进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注入“银发动能”。
筑牢银发阵地,让老干部下沉一线有方向
坚持系统谋划、分层推进,着力构建覆盖广泛、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组织网络,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建助力基层治理工作根基牢固、脉络畅通。健全市、镇、村三级老干部工作联动机制,乡镇层面负责具体指导、项目对接和条件保障;社区(村)层面负责提供场地、招募成员和组织开展活动。推动工作室建设与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精准设置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科技助农、关心下一代等服务项目,确保老干部优势特长与基层需求精准匹配,使工作室不仅“建起来”,更能“转起来”、“活起来”。该市培育了“银盾先锋”矛盾纠纷调解专业团队、“何健忠老党员工作室”、宣堡镇“银杏树下”老党员工作室、黄桥镇“张荣老党员工作室”、延令街道“桂炎工作室”等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工作室示范点。
打造品牌矩阵,让老干部服务群众有舞台
注重挖掘特色、培育典型,以品牌建设提升影响力、凝聚力和带动力,形成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生动局面。聚焦政治引领,打造“理论传声”品牌。依托工作室组建“银龄向党”“五老”宣讲团等,如古溪镇17名退休老党员,联合2名社区工作人员与3名热心群众,开设“红烛先锋”宣讲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架起了党群“连心桥”。聚焦中心大局,打造“助力发展”品牌。引导工作室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河失镇“银领先锋”工作室引入资金破解农户发展难题;新街镇“‘银’领‘新’绿”工作室专家指导特色农业,构建农企融合模式;市老科协“四色银领”品牌和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的老同志则在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方面展现了“银龄担当”。聚焦基层善治,打造“和谐护航”品牌。发挥老干部威望高、经验足的优势,深耕矛盾纠纷调解领域。“何健忠老党员工作室”近年来累计化解矛盾800余起;“银领村规民约”志愿服务项目动员老干部党员参与全市294个行政村村规民约修订工作,调解矛盾纠纷157起;“银盾先锋”联盟专业团队精准调解医患、征地、劳动争议、物业、交通事故、涉法涉诉等六大类纠纷;黄桥、珊瑚、滨江等镇的老干部调解室多点发力,成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减压阀”和“稳定器”。
健全保障机制,让老干部基层善治有支撑
着力在强化保障、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解除后顾之忧。强化政策激励保障。建立健全老干部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星级评定、表扬激励等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工作室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增强老同志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在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慰问,传递组织关怀。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整合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老年大学等现有场地设施,为工作室提供活动场所。配备兼职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协助老同志处理日常事务。此外,会同关工委、教育局建成191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强化能力提升保障。组织工作室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参加培训、观摩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提升项目策划、组织协调、专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搭建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关注老同志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其能量力而行、可持续地发挥作用。
谋划提质路径,让老干部银发生辉有成效
该局从三方面发力,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助力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强化结果运用,变“局外人”为“当家人”。建立健全老党员工作室、志愿服务团队之间的联动机制,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共享和资源互补。扎实开展“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暨金点子征集活动,梳理形成一批有价值的金点子,推动优秀建议落地见效,切实将老干部、老党员的智慧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动力。加大品牌培育,变“分散力”为“聚合力”。深入挖掘现有品牌的内涵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和影响力。创新品牌宣传方式,充分利用“银播厅”老干部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品牌故事和成效,吸引更多老干部、老党员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示范引领,变“独角戏”为“合唱曲”。持续挖掘和选树在“银发生辉・银龄行动”中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先进典型分享工作经验和做法,引导广大老干部、老党员向先进看齐,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泰兴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