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活动
 

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 开辟活动学习阵地“兴路径”

信息来源:兴化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日期:2023-10-17 16:06

 近年来,为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扩大优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更好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兴化市老年大学以争创全省示范性老年大学为契机,探索“一校多点”建设模式,积极打造“家门口”老年大学 ,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不断探索新路径,开辟新阵地。

一、聚合“三方力量”,增强发展老年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借好领导重视之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多次对老年教育工作进行批示,多次到市老年大学进行调研,看望慰问老年朋友,与部分老同志座谈,听取市老年大学办学及场地建设情况汇报,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提出市老年大学要向社区、农村延伸,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设置分校区,组织好农村的老年人进行学习交流,让全市的老年人都能共享文明发展的成果。

       2.把好分校建设之本。对全市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摸底,经认真研究论证,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乡镇和社区,确定启动老年大学“一校多点”建设,形成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供给结构,以建设“全省有影响力、全市一流” 的老年大学为总目标,以政治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为总要求,力求通过深入挖潜,逐步构建覆盖广泛、资源融通、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现代老年教育体系,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提供平台。

       3.聚好各方思想共识。组织市委老干部局全体人员、涉老团体负责人、部分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认真学习中央、省相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市老年大学调研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推进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并且纳入全市老干部工作要点和党建考核。

二、聚焦“三个抓”,有力有序推进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

1.抓细试点建设,探索经验做法。成立以市委老干部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和市老年大学分管分校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职能科室人员为组员的“一校多点”建设工作调研小组。经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大垛镇、安丰镇、长安社区和海池社区率先试点挂牌市老年大学分校。各试点分校分批举办开班仪式,按照“特而精、小班化”模式开班授课,结合所在地实际,共开设声乐、舞蹈、太极拳、二胡、书法等5大专业,10个教学班,招收学员257人。各试点分校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建立分校要提前搭建好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及分工,分校校长原则上由分管党务工作的负责人兼任,选聘身体好、威望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同志担任常务副校长,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分校自主组织招生、选聘师资力量和设置课程;分校办学经费由所在地党委政府帮助解决;市老年大学与各分校之间在行政和财政上各自独立,在办学业务上,各分校接受市老年大学指导等可供复制推广的办学模式。

       2.抓好面上推广,扩大有效覆盖。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打造市老年大学分校创办模板。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由市委老干部局牵头,加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老年大学通力合作,发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在制定规划、营造氛围、加大投入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持续加大分校推进力度。按照以点带面,成熟一个建一个,最终达到全面覆盖的工作步骤,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分校建设推进会、现场观摩教学成果等形式,形成推进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的浓厚氛围。截止到目前,在安丰、大垛、沙沟等24个乡镇和昭阳街道的长安、海池等2个社区建立26所市老年大学分校,在周庄镇胡官村设立全市首家老年大学村教学点,助推全市老年教育扩面、增容、提效,满足更多老同志的“大学梦”,初步形成“市—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普惠性、下沉式老年大学网络体系。

3.抓实督促指导,提升办学质效。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市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乡镇、社区(村)分校(教学点),对各分校(教学点)的办学情况进行检查,全面了解各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教学活动等情况,及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各个分校教学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听取分校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每年召开的市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及时研究和解决老年大学和分校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由市委老干部局牵头,联合市教育、民政、文旅、卫健、住建等部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老年大学发展尤其是分校建设过程中场地、师资和经费等问题,加强优质资源倾斜、统筹整合社会办学力量、落实办学经费,全面构建新时代老年教育体系。

三、聚力“三个坚持”,全力提升市老年大学分校办学品质

1.坚持建章立制,促进规范办校。准确把握老年教育的特殊性,把以人为本、优化服务融入市老年大学分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让老同志更加便捷、更加乐意地参加学习。坚持以尊重为前提、以服务为宗旨,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把用心服务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自主管理与自我服务结合起来,确保市老年大学分校各项工作规范运行、有序开展。对学员和教师实行“一书四制度”管理,即签订安全承诺书,制定学员守则、班级管理制度、教学基本规范、教师工作职责。逐步落实课堂教学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的“四有”要求。

2.坚持分类施教,打造特色品牌。根据老同志的年龄、文化、职业经历和兴趣爱好等,从多样化、多层次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老年教育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探索建立高质高效的老年教育体系,遴选一批通用型老年学习资源,整合一批优秀传统文化、兴化特色等教育资源,开发一批骨干课程、品牌课程、特色课程,形成“毕飞宇读书班、淮剧学唱、中医保健、声乐、民族舞、广场舞、交谊舞、服饰走秀、瑜伽、太极拳”等品牌课程体系。

3.坚持学用结合,激发干事热情。以开展“银发生辉·银龄行动”为抓手,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学员依托阵地、走向社会、服务基层,紧扣党委政府所需所盼,结合老同志所能所愿开展志愿活动。市老年大学长安分校聚焦民生热点,以社区“长安365”助老服务项目和“爱童行”帮助困境儿童项目为载体,鼓励和引导学员根据自身特长加入到社区“红、黄、蓝、绿、金”五色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矛盾调处、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让老同志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为推动社区基层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中共泰州市委老干部局    备案号:苏ICP备16011111号-1

联系电话:0523-86363255    传真:0523-86361512

离退休干部工作

江苏老干部

泰州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