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化市委老干部局始终把加强老年大学建设作为老同志文化养老的主阵地,不断加强政治引领、创新制度理念、突出特色教学、提升办学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新时代有质量有温度的老年大学。
强化政治引领,办“红”老年大学。坚持政治立校。建校32年以来,始终恪守“姓党”“为老”的政治属性,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办学生命线,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运用专题宣讲、课程教学、主题活动等方式,教育引领广大老同志始终做到爱党、兴党、护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示范性老年大学”等荣誉称号。坚持组织聚力。将学校临时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认真落实“1+2”组织模式要求,把支部建在系上,党小组建在班上,先后建立8个党支部,88个党小组。对照党组织“六好”标准,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着力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延续到班组“神经末梢”。坚持理论武装。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讲座、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支部书记培训班、微党课、微学习、形势报告会等64场(次),开展“喜庆二十大·争当银龄先锋”“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走进美丽乡村,寻访红色根脉”等主题教育35场(次),730多名党员学员参加,有效提升政治素养。
强化模式创新,办“靓”老年大学。创新建强阵地,延伸教育平台。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市老年大学分校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打造老年大学分校创办模板。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分校建设推进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加大推进力度,已建立26所分校和1个村教学点。创新课程设置,拓展教学领域。根据老年教育要求和学员兴趣要求,动态开设书画摄影、养生保健、声乐戏曲等10个系别,44个专业、88个班级,形成内容广泛、特色鲜明,能满足多方面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根据“针对性强、思想性强、知识性强”的要求选配或自编教材,除少量统一教材外,大部分教材由教师自行编写,共印制教材127种。创新教管模式,优化学习环境。修订和完善《学员守则》《班长职责》《教师工作职责》等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班长、教师“三支队伍”建设,选聘曾在教育系统担任领导职务的原市四套班子领导担任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聘请教学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热心老年事业的专业教师担任授课老师。每学期开学前对公共服务设施、教学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或更新,努力为学员提供一个整洁有序、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
强化志愿服务,办“活”老年大学。着力培养“银发生辉”志愿服务队。以“银发生辉·倾情助老”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鼓励有领导力、有才能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志愿队队长,在共享共用社区资源的同时,辐射带动老同志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物业管理、关爱帮扶等各项工作,形成“一位老同志入学,带动整个家庭、影响身边邻居、辐射周边楼栋”的良好氛围。倾力打造“银发人才工作室”。先后成立“康乐摄影”“吴加华诗词”“银龄书画”等3个“银发人才工作室”,吸引近90名有共同爱好特长的银发人才入驻,组织开展书画摄影、诗词歌赋等交流研讨18场次;开展助力文化名城创建、助力地方史志编撰、助力文明城市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50多次,受益群众3000多人。积极拓展校外“第三课堂”。开启“校内+校外”模式,校“银发生辉”志愿服务队除了协助做好学校日常教学秩序维护、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还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交通文明宣传、新春送祝福等校外活动,发放宣传单4500多份,书写赠送春联9000多幅;开启“大手+小手”模式,到市特殊学校开展“学理论,见行动,爱的奉献到特校”等关爱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近万元。